文.編輯室
氣候變遷有比過去更嚴重嗎?試想南亞大海嘯、東京大雪、八八風災、日月潭缺水等,許多環境保護組織意識到人類現階段最大的敵人不是核電,而是氣候變遷。「綠色能源」或許還要30-50年才能發展普及,但這段時間必須要有「藍天能源」,意即「不破壞臭氧層的能源」,核電成為緩阻氣候變遷的重要選項。
相信權威?聯合國專家:暖化警訊現,核能、再生能源比例均須提高
今(2014)年4月,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2000年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0億噸,達到「史無前例的水準」,若不改變,全球氣溫會在2100年前上升攝氏3.7-4.8度,達到科學家認為會產生災難性影響的水準!除非,溫室氣體能在2050年前減排40%-70%,才可望達成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遷跨政府委員會提出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增加來自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比例2-3倍,而傳統化石或新生質燃料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捕捉比率也要提高。
立場的蛻變?從反核到擁核的紀錄片導演羅伯.史東
曾因反核武電影《RadioBikini》獲奧斯卡紀錄片提名的導演羅伯.史東(RobertStone),原先也認為核能是危險的,眼見全球氣候巨幅惡化,氣溫不斷上升,體認到應該重新思考核能的議題。當了解核能事實之後,認為「過去一直被引導去相信核能及其歷史事件,卻發現大部分和發生的事實大不相同」,因此籌畫「潘朵拉的承諾(Pandora's Promises)」紀錄片的拍攝,以此造訪全球各地的核能區域,包含車諾比電廠內部、福島禁區,並訪問諸多環保人士如何去反省過去的信念,藉此片使大眾瞭解核能相關知識,並解開民眾對核能的誤解,試圖告訴民眾:「當你終於了解你並不懂核能時,你會怎麼辦?」
火力發電不可怕?一段新聞工作者格溫妮絲.奎文的回顧
美國小說家與新聞工作者格溫妮絲.奎文(GwynethCravens),過去的立場是:「我反核電,就是三哩島、車諾比、原子彈,以及核武器等的訊息這樣告訴我。」但是,當她認知到「美國火力電廠每年排放的懸浮微粒就奪走1.3萬人性命,全球每年則有300萬人死於火力電廠造成的空氣污染」,因此開始去了解火力發電而有所顧慮,因為「沒人知道煤炭有多糟,不知道它奪走了多少人命」,奎文冷靜地說著。
充滿謊言的數據?環團創辦人麥可.謝倫伯格的再思考
聯合國的科學報告指出,車諾比事件之後並沒有任何畸形的兒童出生,而美國迄今更沒有發生任何因商用核反應爐而死亡的個案,美國知名環保團體「突破組織」(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創辦人之一的麥可.謝倫伯格(Michael Shellenberger),對環保政策再熟悉不過,當面對核災造成的死亡數據,一舉道出:「若要相信綠色和平組織及其他人所宣稱的有100萬人在核災中死亡,等同於你不相信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等數百位世界上頂尖公衛專家說的事實。」
各種發電廢料,哪個嚴重?來自環保人士馬克.林納斯的駁斥
英國環保人士,撰寫過多篇氣候變遷議題文章的馬克.林納斯(Mark Lynas) ,對於坊間流言曾評論:「事實在眼前卻充滿扭曲,常是因為沒有去深入了解真實的情況」,而反核者常提及的核廢料問題,亦充斥著不對稱的認知。表示「法國有50座核電廠,供應了全國80%電力,產生的核廢料儲存在一個房間大小的地底下;但是,火力發電廠卻產生數10億噸的廢料。」這點足以完全駁斥大部分的反核論點。
何不運用新科技來解決能源困境?環保運動巨人史都華.布蘭德的提醒
多數人認為,我們總有辦法減少能源消耗,事實上,只要發現能源使用越來越多,相較昂貴的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機,核電是更經濟的替代方案。被視為1960及1970年代環保運動巨人的史都華.布蘭德(Stewart Brand),也是著名雜誌《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總編輯,這回直搗反核問題要害:「人類需要穩定供應的能源,但目前再生能源都還無法穩定供應,更何況風力、太陽能都需要很大的腹地來發電。」因此,布蘭德強調妥善運用新科技如何解決現況,才是真正的方法,如同:「美國回收自俄羅斯的核彈頭已有16,000枚,用來作為能源、核能發電使用,等於透過削減核子武器來照亮我們的城市。」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 150 期 2014.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