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振乾
2011 年福島事故發生時,德國立即做了一個歷史性的重大決定,即於 2022 年關閉所有的核電廠,完全停止使用核能發電。然而事故發生至今 8 年,即使早在2015 年 8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宣布重新啟動川內核電廠 1 號機,結束「零核狀態」,至今又陸續重啟 9 座核電機組,德國仍然孤芳自賞堅守反核陣營。關於德國為何反核,很多人都不明究理,筆者整理 3 位日本「德國通」的看法,試圖加以剖析說明。
第一位是旅居德國 20 多年,且深入研究能源的前日本 NHK 記者熊谷徹,在其著書《為何梅克爾變節》中對此問題提出心理背景的探討。熊谷徹在旅居德國期間,曾多次訪問義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國家。有一個體會—南歐人比較樂天派,而德國人則悲觀的居多。
專攻經濟統計學的杜爾特蒙特大學克雷馬教授提供了可支持上述說法的證據,他將 2000 年到 2011 年間,調查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俄羅斯等國共 12 家大報,與健康不安相關的 4 類單字所使用的次數。這 4 類單字是石棉、狂牛症、戴奧辛、豬流感。
德國各大報就包辦了前兩名與第 4 名,居冠的「南德國新聞」算是相當有格調的報紙而非所謂的「八卦報紙」,計有 4,221次,至於第 4 名的法蘭克福阿爾克麥尼報( 簡稱 FAZ 報 ),是頂頂有名的高格調報紙,被稱為中央政界與官廳以及大企業經營階層必讀的報紙,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把讀者鎖定為社會的領導階層與知識份子,出現了 2,856 次,比第 5 名的英國衛報 2,274 次多出不少。
《德國風險 – 夢想的政治引起的混亂》一書的作者為三好範英,現任日本讀賣新聞的編輯委員,曾於 1997-2001 年、 2006-2008 年、2009-2013 年這 3 段時間擔任柏林特派員,其間拜訪不少德國各界領袖。2015 年 9 月 20 日發行本書的第一刷,內容能夠忠實反映德國的現況。
福島事故發生時,德國媒體最常提到的是「德國的不安 (German Angst)」概念,在有關德國人民對福島事故的反應的報導中經常出現。Angst 一詞本為德文,如今也成為英文。
福島事故後約兩星期的 3 月 29 日,三好範英專訪湯瑪斯 • 施密特。施密特針對德國人會如此反應的原因表示:「德國人的內心深處,經常隱藏著似乎會發生驚天動地大事的『德國的不安』。」根據施密特所說,德國人會對核電事故訴諸情感,並非來自車諾比事故的經驗。
「輻射雲遍及全歐洲,對於法國也帶來災害,然而當時陷入恐慌的只有德國人,車諾比只不過把以前就有的東西加以活性化而已。德國人從 1945 年 ( 二次大戰結束 )以後,有些沉著冷靜下來,而那一股蠢蠢欲動的情緒力量所能發揮的去處只有『反核』。『德國的不安』與德國的歷史大有關聯,德國人從宗教改革以來,歷經 30年戰爭等嚴苛的宗教對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喪失所有的財物,生命經常曝露於戰爭的威脅,如今可把這恐懼理由的矛頭指向核電。如果沒有核電,那不安的對象會轉移到別的東西,也許是電腦也說不定。」
施密特生於 1945 年,年輕時與綠黨的前外交部長費雪等人參與左派活動,其後轉而採取保守立場,是經常上電視的名嘴,同時也擔任保守派報紙「維魯特報」的發行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大都市被空襲與地面戰爭徹底的破壞,死傷者甚多。數百萬居住於波蘭的錫雷及亞 (Silesia) 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地區的德國人被波蘭人與捷克人趕走,失去不動產與一切財產。而戰後的 1947 年冬天,氣候酷寒,僅在魯爾地區就有兩萬人因飢寒交迫而死亡。出生於 1928 年到 1945 年戰前與戰中的德國人,這種刻骨銘心的不安感尤其顯著。他們潛在的不安,也傳襲給了下一代。
第三位是川口 Mahn 惠美,德國媳婦,居住於斯圖加特 (Stuttgart) 長達 30 年。所著《德國廢核正本清源 – 日本不能跟進的理由》於 2015 年 4 月出版首刷。
作者形容德國人對於核能發電的恐懼由來。德國人很容易出現極端恐懼,他們害怕什麼呢?看不到但是似乎有害的東西,比如微波爐的電磁波、手機的電波、抗生物質、戴奧辛、門戶緊閉的室內空氣等。德國人在非常冷的季節裡也要常常開窗換空氣,如今在他們的廚房裡微波爐還不算是標準配備。
德國人喜歡倫理。當他們相信做的事情合於倫理的時候,就感到幸福。而想像為了倫理也許要被迫過著清貧的生活時,那感動會更加高亢。如果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受,那就更超然了。
德國人的倫理與大自然志向產生了直接的聯繫。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就有生態運動,淵源甚久。Wandervogal 是 1901年由德國青少年發起的集體徒步旅行運動,屬於德國的自然回歸運動之一。他們愛森林,愛狗,愛大地。虛無的夢想遠離物質文明,與自然合為一體,這大自然志向也與潛藏在心中的浪漫主義相得益彰。
對於倫理的希求,自然的憧憬,浪漫主義的精神構造,再加上根深蒂固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則是現實又清晰的頭腦,德國人真是有夠複雜。有時候這些因素會互相激盪,產生不和諧的聲音。當不和諧升高到某一個程度,就會引發恐慌。
當 2011 年 3 月 11 日福島事故發生後,觸動了德國人的恐慌。距離日本福島核電廠 9,000 公里遠的德國,輻射偵測器成為搶手貨,有不少人真的擔心由福島產生的輻射會危害到住在德國的他們。
德國人會討厭輻射不是出於偶然,他們認為核能沒有倫理。核能與美麗的大自然處於完全相反的方向,是惡魔的產物,更可惡的是,這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眼睛看不到的災厄。
由於德國是聯邦制國家,人口分散,只要在車程 30 分鐘處,就可在大自然中找到散步的好去處。慕尼黑市平均每一位居民可使用的綠地面積為東京的 10 倍,因此,德國人重視再生能源與環保程度之熱切異於其他民族,或許很多人民對於「即使增加成本也想要使用再生能源的電力」這種想法的人生哲學即根基於此,堅持反核也就同理可證了。
( 本文作者為台電公司退休工程師 )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 2019.04 NO.17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