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室
為瞭解日本福島事故發生當時,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內的事故現場,工作人員進行搶救的實況,相關應變經驗與處置方式是非常寶貴的教材,可做為我國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因應參考,核能資訊中心邀請當時的福島 50 勇士之一、現任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部長的高儀省吾先生來台做第一手的見證與分享。
高儀省吾(Seigo Takagi)現任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除污&除役公司風險溝通與公眾事務部部長。2011 年 3 月 11 日福島事故發生時,高儀部長當時擔任品保經理,正身處於事故現場。在遭遇強震、海嘯的接連襲擊、電廠全黑的狀況下進行緊急處置與搶救作業,經過不眠不休、最危急的 72 小時後,高儀部長所接受的輻射曝露的有效劑量低於50 毫西弗(mSv)。其親身經驗與處置過程堪稱是一本活教材,非常值得我國相關作業人員深入瞭解探究。
還原事故現場
2011 年 3 月 11 日 14:46 日本發生震度6 強的強震,隨後出現海嘯,當時福島一廠 1至 3 號機是正常運轉發電的狀態,4 號至 6 號機則處於定期檢查大修中。強震發生後,1 至3 號機發揮自動停機的安全功能。
控制室內所有的值班人員都依照演習訓練時的要求立刻先穿防護衣,到停車場集合、進入免震棟暫時避難,等海嘯過後大家再隨著當時的廠長吉田昌郎回到控制室拿著手電筒檢查儀電設備,並聽從吉田廠長的指揮緊急應變。
高儀部長表示,1 號機在發生事故當時的確有許多外界的指令干擾救災行動,例如來自東京電力總公司,以及首相內閣的諸多命令意見分歧,以致吉田廠長的指揮作業受到影響。當時的首相菅直人曾要求東電公司停止灌海水,不過,最終還是吉田廠長下令持續灌注海水冷卻爐心,才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
福島電廠的緊急應變指揮中心位於免震棟內,分成數個班。事故當時,大家聽從吉田廠長的指令,分頭進行蒐集機組現況資料,同時與總公司視訊。但是總公司的指令紛亂,加上首相也參與意見,多頭馬車莫衷一是。高儀部長認為,應將決策權交在現場指揮官的手上,畢竟最能掌握事故狀況的人才能決定如何應變。
高儀部長為福島事故做出結論:
福島一廠遭受了大地震。但是,根據運轉的數據,可以說電廠在海嘯到來之前都能按照安全設計運轉。目前並未發現地震造成重要的安全系統、結構與設備上的破壞。
抵達福島一廠的海嘯高度(洪水高度)為14 至 15 公尺,遠高於設計假定的高度,因此整個設施被淹沒。
1 至 4 號機組幾乎全部喪失電源,其中包括因海嘯而損失的 125 伏特直流電源,只剩第 5 台緊急柴油發電機(DG 6 B)功能正常,使 5 號組和 6 號機組得以倖免於難。
海嘯發生後,消防車、汽車電池、手電筒等可以使用的電源極為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東京電力公司的應急小組盡了最大的努力減低 1 至 3 號機組的損害情形。
即使是未受損傷的 5 號和 6 號機組,東京電力公司也做了極大的努力使機組進入穩定狀態。
平時緊急應變訓練有沒有效?
在參訪核一廠時有人員詢問高儀部長,在真正發生事故時平時的緊急應變訓練有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高儀部長認為有其功效。因為平時地震演練時是在停車場集合,再至免震棟應變,這些都派上用場。311 強震來襲時,值班人員不慌不亂,第一時間穿上防護衣、帶著手電筒,到指定的地點集合待命,而且因為集合的停車場海拔高度約 35 公尺,並未受海嘯影響。
不過高儀部長指出,平時演練時未考量到通訊中斷的問題,通訊中斷導致資訊傳遞出現困難,無法立即取得機組全面完整的現況,資訊不足便影響救災的方向與因應措施。此外,也未將交通阻斷的情況納入因應措施,以至於40 公里外的救援物資因交通問題,必須經過數小時、克服重重阻礙才能取得,這都是訓練時未能預料的情況。
會不會怕?
當我們詢問高儀部長當時的感受如何?會不會怕?有沒有想逃離現場?高儀部長說,當然怕,因為不知道機組的情況究竟如何,控制室一片漆黑,大家想盡辦法蒐集汽車上的電池,希望將微弱的電力連接上儀控設備進行應變處理。事故發生後將近 72 個小時高儀部長都持續留在現場救災,他的妻子一直發送訊息要他返家,他能理解家人的擔憂,因為大家都很信服吉田廠長,即使有人心裡害怕或是想要逃離,但是日本人的集體行動慣性,還是讓他們選擇留下,跟隨現場指揮官的指令,竭盡一切努力面對困境,一步一步解決問題。
日本為什麼還想繼續發展核能?
因為替代核能的能源成本代價太高,日本的能源政策預計 2030 年時,核能占比為 20%-22%,這是經過專業人員精心計算的結果,民眾大都能接受專家的建議。
經過福島事故的洗禮,所有以往未考量的缺失都加以改善,安全等級再升級,現在日本核能工業從業人員都有信心,可以做到全世界最嚴格的安全程度。
現在的福島
目前福島一廠 1-3 號機反應爐內溫度約攝氏 30 度,4 號機內燃料則已取出。廠區環境輻射劑量約低於 1 毫西弗 / 時,都處於安定、安全的狀態。
工作人員每天抽出約 100 噸受汙染的汙水,避免流經廠區,原本一天有 400 噸汙水量,現在已經減少至 170-200 噸 / 天。
在地下 30 公尺深處攔阻汙水流入海洋,運用低溫攝氏 -15 至 -30 度冷凍技術,每一公尺插入一支冷凍管,形成一座長 1.5 公尺、深35 公尺的凍土壁,工程已經於近日完成,可以有效阻止汙水流經廠區進入海洋。而貯存汙水的大型貯存桶目前已有 580 座,預期未來將會布滿整個廠區。
放射性廢棄物暫時貯存庫目前則有 9 座,預計將建 12 座,可能還不敷使用,因此亟需減容。而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桶在福島事故發生前採室內存放,事故之後改為室外存放,更易於操作使用。
目前福島一廠內作業人力約 5,000-6,000人,最多時曾達 7,000 餘人,有大約 55% 人力來自福島地區。2016 年 10 月廠內一座 9 層樓的大型休憩中心完工,其中有淋浴間、超商、食堂,很重要的是員工終於可以吃到現煮的熱食,並提供作業人員良好的休息空間。
高儀部長的宿舍位於大熊町,屬於返回困難地區,目前仍有 9 萬人處在避難中。東京電力員工在事故後持續不斷協助當地居民清掃、除污,採購當地農產品,推動復興福島的各項工作。
高儀部長表示未來 30 年的重要工作是:核燃料殘渣的處理、輻射防護、除汙,以及放射性廢棄物管理。
勇士的歷練,難以想像的心路歷程
高儀部長目前擔任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除污&除役公司風險溝通與公眾事務部部長,秉持著專業背景與救災勇士的經歷,與當地民眾持續溝通,協助居民清理家園,推動福島地區各項復興活動。對於福島事故造成台灣地區核電發展的停滯,他感到非常抱歉,因此藉由此次機會來到台灣分享他的特殊經驗與心得,希望有所貢獻。
此次高儀部長特地前往核一廠與龍門電廠參訪,因為核一廠 1 號機與福島一廠的 1 號機機型相同,且多年前兩廠已締結為姊妹廠,經常舉行交流活動;而龍門電廠屬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與東京電力公司旗下的柏崎刈羽電廠機型相同。
在核一廠除了參觀了正在大修的 2 號機反應爐區,彼此也交換了福島事故發生時現場緊急應變的經驗,氣氛非常熱烈。核一廠蔡正益廠長感慨地表示,這種經過生死交關的勇士歷練,外人很難想像其中的心路歷程,能面對面交流實在非常珍貴。
隨後在龍門電廠,高儀部長參觀廠內的生水池與海水泵室,令他印象深刻。
龍門電廠的生水池位於海拔 117 公尺高處,貯有 4.8 萬噸自來水,約有 19 個標準游泳池容量,可供應 60 天的民生用水,可同時灌滿 1、2 號機反應爐 6 次。如果發生緊急狀況,在無電力供應下,可藉由重力將水注入反應爐作為冷卻之用。
而龍門電廠的海水泵最特別的安全設計,是 12 座海水泵各自有獨立的房間,且每個泵室都設有防水氣密門,不必擔心海嘯侵襲。高儀部長參訪之後感嘆的說,如果福島一廠有龍門電廠這些安全設施,應該就不會有後來的福島事故了。
高儀部長也為處於封存狀態中的龍門電廠同仁帶來好消息,10 月 4 日柏崎刈羽電廠 6、 7 號機已經通過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的安全審查,獲准可以進行重啟的程序,接下來只要地方政府同意,就可以正式重新啟動。這對正在進行資產維護管理的龍門電廠而言,不啻為一劑振奮人心的強心針。高儀部長祝福龍門電廠能盡早啟封,發出寶貴的電力。
最後,高儀部長表示,百聞不如一見,歡迎大家前往福島電廠以及周邊地區參訪,他將竭盡所能的安排。
註 1: 高儀部長返日後已轉至東電設計株式會社(為東京電力另一子公司)核能發電處任職。
註 2: 本文福島電廠相關照片來源均為東京電力公司。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 169 期 2017.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