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基興
最近,中研院院士郭位(也是美國工程院院士)來台演講和出書,理性地解釋核能與其他能源的利弊得失。相對地,在台的一些中研院同仁表態反核,媒體大力報導。
美國工程院院士科恩(Bernard Cohen)指出,對於輻射的風險,媒體認為科學陣營意見分歧,但不知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會意見一致,且比非主流科學家的意見更值得重視。但媒體要的是能引起觀眾有興趣的故事,因此,輻射危機聳動的故事「正中下懷」。
核工出身的可靠度專家
今(2013)年5月7日,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受邀在總統府演講,講題為「核電關鍵報告」,他提到有論文顯示,過去50年間,世界如果完全沒有核電,就可能用煤和石油取代,估計過去50年會有180萬人命的損失。「如果能源使用很平均分布的話,相當於台灣有6千人,在過去50年,因是不用核電而去世。」該論文作者是兩位很重要的能源環保專家。全世界因採煤礦死亡人數估計達10萬人,卻未聞有人為他們的生命示威。
他提到,日本福島事故後,有人逃離東京到九州洗溫泉,想洗淨輻射,但其實,溫泉的輻射很強。異曲同工地,香港放射線高,主因香港本身就是個大石頭,又用了很多大理石建材,但這樣就代表香港不安全嗎?根據今年4月的資料,香港女性壽命是全世界第二長。
演講後,馬總統提問:「核能發電與廢核,哪個才是世界趨勢?」郭位回答,目前廢核最力的是德國,最關注核電議題的國家則是日本與台灣。今年1月,日本54座核電廠附近市長(135位)民調,54%贊成馬上恢復核電,28%不贊成恢復。美國過去10年來,平均57%支持核電,即使福島事故後亦然,但美國男性比女性支持核電,約高25%。
劉兆玄資政問,如何回答「三哩島幾年來沒死人,以後呢?」郭位提到,當年該核電廠經理回答媒體類似問題說「不能保證」,隔天媒體大標題就是「不能保證」。郭位說,34年來,三哩島附近沒死人,35年後則不知道。其實,三哩島核電廠釋出的劑量約只有0.01毫西弗,比自然環境的低,更比醫療的X光等低,不可能現在不傷人、以後傷人。
外界屢以「拼裝車」形容核四,郭位認為,拼裝不是問題,要看怎麼拼裝、管理、控制、設計好系統,以及是否能透過系統的自動控制減少人為的操作不當。反而,拒絕拼裝的公司,諸如AT&T(以前的電信巨人)、TWA(以前的航空大將)、Wang(王安電腦),因為產品不夠兼容(compatible),不具競爭力,逐漸式微,甚至消失。
有人提問「簡單民調顯示,超過半數認為日本福島核電事故,超過千人死亡;要如何宣導事實?」郭位表示這很難(愛莫能助)。
看看以下媒體報導就知,宣導正確知識很難,因為有人就是反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媒體報導
對於郭位演講,反核立場鮮明的某媒體標題是「馬找學者談核安取暖,環團︰真悲涼」,認為「學者與總統,一搭一唱」。又引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說,總統理應多多聽取各方不同意見,「沒想到卻要以郭位如此離譜的言論來增加信心,可見得馬英九對核電很沒信心,真悲涼!」
另外,也引述反核者意見:核災影響不一定只是死亡,還有慢性病、對土地、農業、飲用水等污染,是全面性的影響;如果郭位所言美國與日本超過一半的人都支持核電,「那應該來問一下台灣人,答案可能是現在立即就要廢核!」
過了兩週,該媒體報導,在台北的自由廣場,作家郝廣才重申「什麼是安全的核電廠?就是沒有核電廠!」返台的陳謨星教授則一開口就說「核能是最貴的,核電廠給台灣留下最大的威脅,已經給我們放下了最危險的定時炸彈。」
又報導6月13日晚上,日本「核電專家」菊地洋一在自由廣場表示,台灣反核勢力龐大,大家也都非常努力想要停掉核電廠,連日本電視都有報導,所以大家繼續加油!「台灣核電廠目前耐震指數只有0.4G,會不堪一擊。」可知他以聳動為能事。這可由前一天,「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邀請他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這是一個營利單位,任何人均可付費訂下;某媒體不知情,還報導說是在台灣大學)演講,廣告單上寫,「曾是美國奇異公司(GE)前原子爐設計師、福島第一核電廠施工總工程師的菊地洋一」。以一位日本短期大學畢業生,美國會把原子爐交付他設計?日本會把福島核電廠交給他總監?綠盟故意膨風外國人吧?媒體報導「 他認為,核四工程品質比一般日本大樓還低劣。」如下述的日本核電經營在全球的排名與日本隧道事故,為何綠盟要找外人菊地洋一來台侮辱我國?
理性何在?
我國人以日本馬首是瞻,認為日本會發生福島事故,我國核四也就會,因此要關掉核四。若日本是那麼值得亦步亦趨的話,則2012年12月3日日本笹子隧道崩塌(造成10人死亡),是否台灣的隧道也要關閉?
郭位說,日本的核安管理不理想,在全球31個核電國家排名第26,福島核災「不冤枉」,因為福島核電廠主要管理者就曾被革職過。相反地,台灣核電廠的紀錄非常好(世界前5名)。我國人以為日本月亮圓,實在太失志與自賤。反核者一再打壓與羞辱核四,包括引進小出助教與菊地洋一等幾位言論偏頗的日本人,來台造勢、挾(東)洋自重,不知其心態為何?這種事一再發生,就在去年,前台北駐日代表科學組組長張崑雄為文〈國格與國辱〉指出,近來聯外制內、挾外屈內的情況日漸嚴重,例如,兩日人到蘭嶼測量輻射,說蘭嶼的核廢料會造成當地居民生命的威脅與環境污染,其實兩人是外行,包括拿著未經校驗的儀器到處量,媒體與立委尊捧日人,助長其氣勢,我們的國格何在?
名嘴和媒體一再宣稱福島輻射污染地的清除難題,但實際上太關愛輻射;今年3月11日,資深媒體人卓亞雄訪日後提到,海嘯淹掉的面積近550平方公里,約2個台北市大,此鹽化土壤若要再種植利用,須做去鹽處理,較可行的方法是換土至少2尺深,但這幾乎不可能,到哪裡去找來巨量良質土?哪裡有夠大棄土場堆置移除的鹽土?
反核者實在太誇張輻射之害,例如,一再引述蘇聯車諾比的核能事故,但不知其設計嚴重錯誤(諸如志在產生鈽製造核彈,也要發電),這筆帳一直算在西式設計上,可知反對者不瞭解核能反應器原理。又說核電輻射是人民被迫接受的,我國也有民生必需的加油站、垃圾處理廠、各式工廠等,其風險也是被迫接受的,所以全部反對嗎?反核者也想想其他能源之害嗎?世界能源協會統計1969至1996年間,全球發生了2次重大核能事故(三哩島無人死亡、車諾比45人死亡)。同期間發生1,943次重大能源事故,與石油有關的死亡為1萬5千人、與煤有關8千人、與水力有關5千人。另外,全球每年漏油14億公升,有多少人抗爭使用石油嗎?
英 國 牛 津 大 學 物 理 教 授 頁 里 森(Wade Allison),2011年10月到福島參訪,深覺「恐慌與不信任」、「超嚴管制食物劑量、疏散居民」對日本傷害甚鉅,後來他指出,在疏散區的劑量,只是每年2次電腦斷層掃描(20毫西弗)。然而,世界有些地區高達70毫西弗卻無致癌風險。美國工程院院士科恩(Bernard Cohen)指出,在人體健康效應上,輻射1毫西弗約等同20公克酒精,也約等同40杯咖啡。國人為何一直對輻射驚悚呢?
反核者可也想想人生風險(火災、抽菸、肥胖等),其傷害遠多於核能,例如,我國歷年車禍幾十萬件、死亡幾千人,受傷幾十萬人;醫院急診室的血淋淋景象,或受害者的餘生夢魘,可曾有人抗議交通工具?或要求「保證其安全」?人生就是存在各式風險,古人已知不可因噎廢食,為何今人反退化?
國人一直反對核電廠,其實,燃煤電廠更傷人;例如,1985年,美國能源部支持的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可能導致美國一年約10萬人死亡,主因是心臟與肺臟疾病,而且空氣污染約導致一年1千個癌症死亡病例。燃煤為產生美國電力的主要來源,但也是最大污染源,1988年,美國環保署聲明,化石燃料產生全美64%的二氧化硫、31%氧化氮等,估計導致一年3萬到10萬人死亡。但是,我國核電廠自1978年營運以來,無一人因輻射死亡。有人宣稱「機率再小也不能接受」,則他不能在家( 因會事故死亡),也不能外出(因會車禍死亡)。要求「保證安全」是口號多於實務。異曲同工地,1977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雅蘿(Rosalyn Yalow)強調,民眾應知「無害、可忽略的放射性」的觀念。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前會長與台大資工系教授高成炎,主編《福島核災啟示錄:假如日本311發生在台灣…》疾呼:「全日本人民都陷入在高輻射塵威脅的精神恐慌之中。萬一來個大地震和海嘯,以台灣核電廠脆弱的建築技術,及人謀不臧的防護管理機制,誰能保證不會有核電廠爆炸而致輻射外洩的可能?還能忍受這樣無止盡的精神虐待嗎?擁核者要死自己去死,不要把我們無辜的台灣人民拖下水一起死。」
為何他害怕福島到這般歇斯底里地步?其實,離311震央最近的是宮城縣的女川核電廠,經歷9級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多次大小餘震,廠房設備幾無損傷,也未造成任何輻射危機。主因之一是,該廠建在較高的小山丘上,即使16、17公尺高的海嘯巨浪也奈何不了它們。類似地,福島第二核電廠也未受到地震或海嘯的損害。
反核者要求院長捧場
6月7日,郭位在天下文化公司發表新書《核電關鍵報告》,他表示,許多人都把核電廠看作是原子彈,所以對核能發電有非常大的恐懼。
反核媒體接著報導,因郭位強調核電安全性能極高,被民間視為擁核,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質疑行政院長江揆出席捧場,意味著在公投前表態續建核四,讓他不滿,而要求江揆也應出席反核作家劉黎兒預計7月要出版的廢核新書發表會。綠色公民基金會表示,「民眾就是太清楚續建核四廠,會有發生福島核災的風險,才會站出來反核。」也批郭位輕忽台灣的反核民意。
以反核作家劉黎兒之前出版的兩本書,和她在台灣各地演講的內容,可知她缺乏科學知識,但危言聳聽,例如,她在6月10日發表文章〈別再無理性擁核了〉表示:「郭位卻說台灣核安排名全球5名內,勝過日本,這種瞎話。」她對台灣傷害這麼大,供給她天花亂墜的媒體平台這麼多,引述她文章的「信徒」這麼多,其出書值得國家領袖捧場嗎?反核者認為反對者的意見才是「民意」嗎?其實「民意如流水」,國家領導者若像「騎驢父子」改來改去,是國家之福嗎?最近有人指出,40年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以魄力執行公權力,因為他認為政府要得到的是人民的「尊敬」。
若真細究,我國真有多少能源的轉圜餘地呢?今年5月29日,苗栗苑裡居民到環保署抗議設置風力發電機,指控大型風車將成為「殺人瘋車」,更讓當地「豬犬不寧」。國人反對理由包括低頻噪音擾人、炫光影響駕車、影響住家與祖墳風水。反核者可曾站出來支持風電?殘酷的現實是,近年來,各種電廠均吃閉門羹;2012年,台中彰化地區6個環保團體反對龍風火力發電廠及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現有台中火力發電廠不予擴建或增設機組。2003年起,提出花蓮萬里溪的水力開發計畫,但居民抗議而在2010年終止。我國進口能源的幾乎均為非邦交國,無鄰國可支援電網。
其實,化石原料(煤、油、氣)應優先給醫藥民生用,亦即經由「輕油裂解」成低分子碳氫化物,然後聚合成各式民生物質原料;因為地球的化石原料相當有限,也許百年左右就用光,若用來燒掉當能源,實在可惜。但核燃料( 鈾)無其他用途,拿來發電應屬物盡其用。
核電關鍵報告
郭位校長的書《核電關鍵報告》 ,原由香港2012年3月(日本福島事件週年)出版《七彩能源一鑑開》修改而成,補充科技、能源、環保、工安政策事宜。
本書分2部,第1部「三一一後的世界一核激起千層浪」,分為6章(三月殘花落更開、一水相隔兩樣情、老化設備需更新、透明管理解千愁、品質管理待檢驗、核安經營遠八卦)。第2部「環保工安與創新 七彩能源一鑑開」 ,分為9章(七彩能源一鑑開、背景輻射知多少、工安人禍處處聞、環境污染花濺淚、天災人難鳥驚心、安全能源何處尋、能源代價共承擔、能源政策求創新、完美實踐天路近)。加上附錄(古往今來可靠度、解讀福島核事故危與機、一樣文化兩種態度)。
七彩能源指水、火(煤、油、天然氣)、核、風、太陽、生物,及其他(地熱、潮汐、洋流、沼氣…)。郭位分析其功效、安全可靠性、環保、資源儲量、經濟價值等利弊得失,這是評估能源與制定能源政策時的要件。迄今為止,核能是現有七彩能源中成本效益最高的能源。
日本福島事故後,香港民眾擔心台灣核電廠發生事故而被波及,台灣民眾則擔心大陸沿海核電廠有疑慮;大家都把矛頭指向別人。台灣應注意水庫進入老化期。港台媒體均報導福島勇士兩週內必亡(其實相反)。10年來,台灣每年勞工職業傷亡(不包括車禍),約3到4萬;核電廠造成的危害與其他工安隱患相比微不足道,然而非核工安隱患在台灣卻少受關注。孔子勸弟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反對不先把人間事情做好,反而把資源放在鬼上;同理,不要忽略眼前實在、出事頻繁而死傷多的日常事物,卻把時間心力放在機率低而想像嚴重的事件上。台灣每年手機銷售800萬支,僅回收1%,類似巨量電子垃圾正傷害台灣,遠多於核廢。台灣無自產能源,達到「非核家園」的代價呢?
德國廢核電的代價促成了至少20%的德國企業計畫遷往國外,理由之一就是政府提議關閉所有核電廠,造成能源開支高漲。僅就補貼綠色能源的開支而言,就占德國全國生產總值的1%。自從2005年德國主張遠離核電,電價已上漲42%,約為2012年台灣平均電價的4倍。西門子公司估計,如果核電廠按計畫全部停用,2030年德國將多支出至少2兆美元。日本在事故後,反核聲浪高漲,到了2012年第二季,停電的壓力反撲,暑假時,東京的老人因不耐酷暑而死亡,原來限電是有代價的。
福島事故2週年前的3月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麻省理工的莫尼茲(Ernest Moniz,曾為我國的科技顧問,筆者與他有些熟稔)教授為能源部長,他力主發展核能來達成環保減碳的目標。
美國能源部長:我寧願住在核電廠附近
1990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報告,探討62個主要核子設施附近居民健康,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研究,結論為並無致癌風險。有個「輻射與公衛計畫」(Radiation and Public Health Project)研究宣稱,核電廠附近的嬰兒牙齒鍶-90含量較高,但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美國癌症學會等均駁斥或質疑。
1990年,美國國會請國家癌症研究所調查1950-1984年間核電廠附近居民的健康,結論是沒影響。2000年,匹茲堡大學研究結論是,三哩島核電廠5英里內的居民並無較高罹癌率。2001年,佛羅里達州環境流行病學局聲明該州核電廠並沒導致更多罹癌率。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afety Council)聲明,住在核電廠50英里以內,每年受到額外輻射劑量0.0001毫西弗,但在燃煤電廠50英里內的額外輻射劑量為3倍(0.0003毫西弗)。根據2007年《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專文,美國國家橡嶺實驗室在《科學》期刊發表的文章,產生同樣電力時,比較每年釋出的放射性,一般燃煤電廠的煤灰比核電廠多100倍以上(視集塵器效率而定,但其量還是比自然背景輻射小200倍),因為煤或天然氣都有相當成分的放射性鐳、釷、鉀、鈾,經燃燒而濃縮。
美國國家科學院與美國醫學學會等專業組織,均聲明「燃煤電廠比核電廠更危險」。
2009年9月21日,美國核能協會執行長費妥(Marvin Fertel)在美國《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提到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在接受國家公共廣播(National Public Radio)訪問時表示,他寧願住在核電廠附近,也不要住在火力電廠旁邊。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史畢格哈特
(David Spiegelhalter,統計學家)為劍橋大學的「民眾理解風險」教授,2011年3月底的福島事故後,他回覆《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願意住在核電廠旁邊。相較於地震海嘯的巨大摧殘與傷害(2萬人死亡與失蹤),他不認為福島核電廠釋放輻射是個「災難」,因其威脅有限,而且能夠相當地量化其風險。
來自中研院的聲浪
2011年10月31日,媒體刊登中研院社會所楊研究員文章〈「盼漸減核電」 ,馬如何回應?〉,說該所6月進行「台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得知有六成二的受訪民眾擔心核電廠會發生事故;不信任政府核能政策的民眾總計也達到六成。民眾要求遞減核能發電比例,到完全不用,占絕大多數。筆者曾請教他,受訪者到底多瞭解核能與輻射事宜?似乎連他也不瞭解;則「問道於盲」的民調意義有多大?
去年11月9日,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衛生史計畫,與其他單位合辦「後福島核電政策與健康風險」國際研討會,與會者均為反核人士,無一具有核能相關訓練,論文水平不高,例如,首篇談擲筊拜媽祖與反核四,最後的圓桌論題是「下個福島在哪裡(台灣或中國)?」這是中研院水準的國際會議嗎?
今年3月7日,中研院某院士等表態反核四續建。因一旦發生核災,新北市民幾千兆財產、家當全部歸零,連中研院也沒有了!台灣很小,「要逃到哪裡?」
3月12日,某副院長發表文章〈台灣無法承受任何一次核災〉,認為台灣無法承受任何一次核災,更不能承受核四所帶來的浩劫。即使核能有可能是安全的,核四也絕對不安全。台灣的4座核電廠,已被公認為全世界危險性最高的十大核電廠。
3月18日,前中研院院長支持停建核四,如果要燒煤,就發展碳捕捉技術來減少碳排放;即使許多再生能源目前在台灣有困難,但可以發展儲存等科技,讓其他地方的風力、水力、太陽能發電可以串連,讓全球一起使用;他只能向年輕一輩說抱歉,「我們這一代沒有盡責任。」隔日,翁院長回覆媒體,應在「確保核能安全」與「有能力處理核廢料」兩個前提下,再來考慮使用核能。
3月19日,史語所李研究員為文〈 誰是核能安全專家〉,說擁核人士對反核運動最常見的輕蔑回應就是:「你們這是外行人、不科學、非理性的恐懼。 」實指:「你們沒有核能工程背景、不懂核電廠,因此沒有資格討論核能安全議題。」公眾對核能不信任與不安,原因之一是核電專家自以為是,沒認識到該領域知識的極限;但核意外發生時,又得依賴這些無自知之明的專家處理那無法預期的嚴重後果。
6月4日,經濟所莊研究員投書〈省些電費,換核風險?〉提到,擁核人士常喜以「核能是很專業的技術,不具專業知識的民眾無法判斷」或類似理由,來阻斷民眾對核四或核電廠的批評。一般人可能無法正確地判斷其安全性有多高(假設核能專家真可以算出核電廠出事機率的話)。因為核能發電,每個月可以節省1,600元電費,但其代價卻是核災可能帶來的房產變成廢墟,以及家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風險。
中研院為總統府機構,馬總統會聽上述同仁的意見嗎?
郭校長會認同嗎?
郭位是中研院院士,也是核能專家,他聽聞其同仁反核的說辭,有何感想?
今年6月6日,時逢中國工程師節,其學會理事長陳振川為文〈核電安全,工程師們不缺席〉指出,當前翡翠水庫、捷運與高鐵成為國人共同稱許使用的現代交通工具。這些重大建設,哪件不是在規畫及完工使用階段遭受不同意見的攻擊批判,然而今日皆成為國人生活不可缺乏的公共設施?
包括中研院同仁等反核者,可看看今年5月31日的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聲明、2月28日的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其福島事故報告?難道不願瞭解此兩深具公信力的說明,而寧可相信菊地洋一等人的話?這反映我國人的水準與判斷力嗎?(本文作者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 143 期 201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