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室
說法一:國際公認最危險的核一、二、三與龍門廠。
真相是:原文出處為Nature News中的「Reactors, residents and risk」文章,文中以「擔憂(scary)」一詞描述,並未使用「最危險的」。同時該文章提到的是台灣核電廠高密度的現況(本說法僅為核能專家Ed Lyman的個人看法),並非針對台灣核電廠設計與運轉狀況而言。因此不應該以「國際公認最危險的」描述國內現有核電廠。
說法二:東京電力雖沒正式承認有核爆,但也不敢否認。
真相是:某週刊揣測福島電廠發生核爆,但是並無任何事實根據。核子彈與核電廠的差異,是由於其內部所使用的鈾235濃度有相當大的差距(90%與5%),就如同高粱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被點燃,而啤酒的酒精含量低所以不會被點燃一樣,核電廠與原子彈並不能畫上等號。
說法三:台灣用過核燃料都放在電廠內,放得又多又密,只要一點東西掉下去,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就會爆炸。
真相是: 這個說法並沒有理論根據,燃料棒中的鈾235幾乎已經在反應爐內的分裂反應中用光了,因此剩下的燃料很難產生有效的連鎖反應。這些都經過合格的工程計算確認,燃料池不會因為擠壓或有異物從高處落下而產生核反應。
用過燃料是一組一組地以含有硼的支撐架相隔開,因為硼可以吸收中子,即使在放滿核燃料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確保用過燃料之間不會發生連鎖反應。
用過核燃料池如果池子有漏,或是冷卻系統故障,池水的溫度就可能上升。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發生,池水就可能沸騰。如果池水持續沸騰,水位就會開始降低,甚至有可能低到讓用過燃料頂端露出水面。因為空氣的散熱能力不如水那麼好,曝露在空氣中的用過燃料棒溫度會開始上升。當燃料棒熱到一定的程度,燃料棒護套的鋯合金就會開始與水蒸氣反應,產生可燃的氫氣。這會造成燃料棒護套失效,進而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的分裂產物,像是碘、銫和鍶。如果圍阻體很完整,這些放射性物質不會洩漏到環境中,也不會影響民眾。如果廠房通風不良,可燃的氫氣累聚過多,就可能引起氫爆,但是氫爆並不是原子彈爆炸。
說法四:核電廠的輻射能減到1/10後就不減了,毒性不滅。
真相是:放射性核種如氙、碘、銫、鈷…等,他們的輻射能將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科學上是以半衰期(輻射量減少一半所需要的時間)作為計算,而每個放射性核種都有不同的半衰期,不會因為是由核電廠或是原子彈所產生的有所不同,兩者產生的放射性核種都會隨時間自然減少。
說法五:核電本身是超級貼錢的昂貴電力
真相是:福島災後的日本對於核電使用意見分歧,東京JX日本研究所研究員藤澤理指出:「放棄核能可能使日本經歷第3個『失落的10年』,因為能源進口將耗盡日本經濟的財力…」。已經關閉8座核電廠的德國,兩家最大電力公司EON與RWE已相繼宣布營運虧損。歐洲資深經濟專家Christian Schulz更認為,德國製造業占全國生產毛額的 1/4,對於能源依賴的程度大於其他國家,廢核政策將不利於製造業的競爭力。台灣天然資源匱乏,發電所需能源93%需仰賴進口,核能確實是目前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說法六:有關「輻射健康效應」的問題
真相是: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UNSCEAR)統計,車諾比爾事故初期共有31名救火隊員,因為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輻射曝露,於數周內死亡;再加上事故後25年來共有15名罹患甲狀腺癌死者,總死亡人數約為46人。
福島事故在電廠的放射性物質還未大量外釋之前,就已將半徑20公里內的民眾疏散一空,目前並未發現民眾有輻射劑量異常的事件。
UNSCEAR認為200毫西弗以下是低輻射劑量,全世界長期流行病學調查後,仍未找出輻射傷害的具體證據。另一方面,自然環境原本就充滿各種天然輻射,包括空氣、土壤、食物與宇宙射線,人體原本對低輻射劑量就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核電廠運轉對於民眾最大的輻射劑量只有天然背景輻射的1/1000,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核電廠正常運轉會提高罹癌機率。
日本文部科學省曾委託放射線影響協會對核電廠附近民眾癌症罹患率進行多次大規模調查,並未發現有任何異常狀況,有關泊村核電廠致癌的說法,與事實有相當大的出入。
說法七:核一、二廠如果發生核災,住在台北市的人都在20-30公里半徑內,我們要疏散到哪裡去?我們的房地產都會貶值到沒人要。
真相是:世界上有440多座核能機組,60年來絕大部分都能安全運轉,三哩島事故並沒有影響到廠外區域的民眾;如果核一、二廠發生嚴重核子事故,台電公司已擬定斷然處置措施,以保護民眾為優先考慮,必要時不排除自我了斷把反應爐廢掉。
台北市大部分地區都在核一、二廠20公里半徑外。如果核一、二廠發生嚴重核子事故,只有電廠半徑5公里的人要疏散,其餘的人會考慮就地掩蔽。台北市和核一、二廠之間有大屯山、七星山等山區作屏障,而且台電公司會盡力讓核災限制在廠區內,因此不會造成全台北市要疏散、遷移,甚至使台北市無法居住,房地產貶值到沒人要的情況。
說法八:爐心熔毀後,放射性物質跑到土壤、地下水去了,只有疏散、遷移到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整個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真相是:以反應爐運轉的歷史來看,爐心熔毀到熔穿反應爐底部,放射性物質跑到土壤或地下水,只有車諾比爾事故一案。而該型機組與我國核一、二廠都不同,目前全球輕水式反應爐未曾發生爐心熔毀到熔穿反應爐底部的情形。
說法九:德國把核電廠都廢了,為什麼台灣還不趕快廢掉?
真相是: 德國政府決定等核電廠屆齡,就不再延役,並不是現在立刻全部都廢掉。德國本國有褐煤,電力不足時還可以從鄰近的法國輸入,例如:今年4月,德國停止運轉7座核電廠,法國電力輸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43%。而台灣是孤立的電力系統,又沒有自產能源,不能跟德國相比。
福島事故後日本本身也沒有要廢核的決定,世界上有核能的國家30個之中只有德國政府決定等核電廠屆齡,就不再延役。甚至發生過車諾比爾事故的烏克蘭、俄羅斯也繼續使用核能。
自福島事件發生以來,我國核電廠已經虛心檢討並進行「核電廠安全防護總體檢」,規劃多項具體強化方案,以加強應變能力,也確實從中學習,並非沒有記取教訓;且管制單位原能會也評估確認,我國3座核電廠目前沒有重大或立即的弱點,安全運轉無虞。
台灣現有3座運轉中核電廠,自民國67年至72年陸續商轉,已累積30年以上良好的運轉經驗;同時依照原能會要求,對機組各項設備進行定期檢查,都按照相關法規執行,更沒有「未依法按期定檢」的行為發生。
去(99)年3座核電廠總供電量400.29億度、減碳效益超過3,400萬公噸、發電容量因數92.32%,名列世界第2。在日本歷經核電廠重大災難下,台灣核電廠卻能提供安全與價廉的用電,同時穩定運轉,工作人員的付出與辛勞似乎不應被漠視。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132期 201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