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 劉家家
面對外界紛紛擾擾,部分機關團體選擇性的摘譯文章來遂行其特定目的。筆者嘗試以客觀中立的角度,忠於原味全文翻譯的方式來呈現整篇文章的全貌。
美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全文譯文)
日本與台灣有最多的核電廠位於高活動地震區,美國電廠有很大的安全餘裕。
華爾街日報分析顯示,全世界約有100個反應爐在易發生地震的地區運轉,其中包括至少有34個位於高風險區。
這些電廠大部分位於兩個地方——日本與台灣,二者都是天然資源有限的島國,選擇用面臨核災的風險來避免完全仰賴國外能源。
現 在 二 者 都 被 迫 重 新 評 估 , 在日本所顯露出的核子危機中的計算結果。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襲擊其海岸並引發大規模的毀壞與致命的海嘯,3天後3月14日台灣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出有55%的受訪者表示對其島上核子設施缺乏信心。
華 爾 街 日 報 使 用 世 界 核 能 協 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WNA,一個以英國倫敦為基地的工業團體)所提供的資料,調查全世界超過400個運轉中核子反應爐及100個已規劃或正在興建反應爐的位置。華爾街日報另外採用一份1999年由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及瑞士地震研究所(Swiss Seismological Service)所調查的「全球地震危害評估計畫」(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GSHAP)的數據,來決定每一電廠的地震風險。
分析指出,全世界運轉中的反應爐有90個(或20%)是在已知至少有中地震活動區。這些包括日本核子危機中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有34個(或8%)是位於高地震活動區。其中17座位於1英哩內的海岸線,使其面臨地震與海嘯的風險。
34個位於高地震活動區的反應爐中,日本及台灣共計有30個。但美國有2個,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及亞美尼亞各一個。亞美尼亞已計畫另一個。
核能工業表示,世界各地的反應爐依所能承受當地可能發生最大地震來建造,通常會加上安全係數,以包括預測的不準度。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表面上似乎在上週強大地震中毫無損傷地存活下來,可是卻屈服於後續事件。
核 能 協 會 ( N u c l e a r E n e r g y Institute,NEI,一個美國貿易團體)發言人Tom Kauffman說:「我們核電廠有很大的安全餘裕」。
週 五 傍 晚 , 美 國 核 能 管 制委 員 會 ( N u c l e a r R e g u l a t o r y Commission,NRC)發布資訊通告(information notice),代表其第一次正式嘗試向美國境內104個商用反應爐的經營者解釋,在福島第一核電廠所發生的事件。
該通告也包括詳列美國管制機關多年來為確保反應爐對自然災害或其他異常事件能有準備所採取的措施,用一個章節的篇幅來向民眾再次保證美國管制機關和工業界早已做好準備。NRC說:「準備措施包括恢復反應爐容器與用過燃料池的冷卻水,兩者在日本福島事故中均遭受失敗。」
美國的100多個反應爐中,只有位於加州中海岸Diablo Canyon電廠的2個反應爐位於高活動地震區。位於加州北海岸的Humboldt Bay核電廠因為地震疑慮已於1976年關閉,但廠內仍存放一些用過核燃料。
Diablo Canyon核電廠的經營者,太平洋天然氣與電力公司發言人Kory Raftery說:「該電廠設計能承受鄰近San Andreas斷層所引發規模7.5的地震。」其他幾個較不為人知的斷層甚至更靠近該電廠,包括於2008年發現斷層僅距離不到1英哩,但這些反應爐已通過相關測試來承受那些斷層預期可能發生的地震。
但科學家有時候會低估地震的強大威力。襲擊日本的地震超過福島第一核電廠過去已測試所能承受的10倍地震。2007年世界最大的核電廠——日本柏崎刈羽因遭受比設計預期更強大的地震而受損。
日本的反核團體長久以來一直警告,國內的反應爐碰到地震時,比經營者與政府管制機關所認知的更脆弱。
日本東京反核團體平民核能資訊中心(Citizens'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er)上週發表聲明:「日本核電擁護者說不可能會發生的核子災害正在進行中。」
核能在台灣也引起很大的爭議。6部現有的反應爐皆建造於鄰近主要斷層帶,2部建造中的反應爐鄰近人口稠密的台北市和新北市。
台灣的核能管制機關原子能委員會說:「台灣所有的核電廠設計都可以承受7級或更大的地震,與12到15公尺的海嘯。」原子能委員會及政府擁有的核能經營者台灣電力公司都保證,若有需要的話會迅速採取措施來提升安全餘裕。
能 源 專 家 說 對 於 日 本 和 台 灣 而言,也許很難廢核能。能源顧問公司訊息處理服務(Information Handling Services, Inc.,IHS)旗下的劍橋能源研究協會(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Inc.,CERA)全球電力董事總經理,同時是台灣本地人的Jone-Lin Wang說:「發展核能是有助於能源多樣性和降低對進口石油、天然氣與煤礦依賴的一種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的國家皆嘗試將核電廠建造在地震區之外。
美國密西根大學地質學家Ben vander Pluijm說:「並沒有那麼多反應爐蓋在主要斷層區的地方,日本可能是個典型代表(poster child)。」
說明
1.GSHAP是依全球各區域及國家的規模 尺 度 , 作 天 然 地 震 災 害 風 險 度評估,主要以各國現有的地震目錄(Seismic Catalogs)資料進行分析。根據GSHAP網站的東亞地區文獻資料(Zhang et al, 1999)顯示,台灣地區的地震目錄,是由鄭姓人員所提供當時尚未出版的資料。該資料分為3個時期:pre-1900,1901-1963 ,及after 1964。初步研判當時台灣地震目錄資料來源為氣象局及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地震網的觀測紀錄。由於當時的資料受到管制未公開出版,目前該等資料已公開,應可在中央氣象局網站查到。
2.由於GSHAP是大尺度,故其解析度不夠精確,如本次遭受到超級強烈地震衝擊的日本福島一號核電廠僅被評為在中等地震活動區域等級,而台灣的核電廠被評為高地震風險地區,初步研判可能是與各地區框入的邊界範圍有關。福島一號核電廠在地震危害度評估時因有考慮包括附近板塊隱沒帶,故以高地震風險地區評估,而作出高的地震加速度值來作設計值。台灣因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島弧的一環,屬高地震風險區卻是早已認知的事實。
3.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管制處長陳宜彬在看了華爾街日報報導後,認為該報導並未標出斷層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華爾街報導在引用GSHAP資料後,因尚缺乏台灣核電廠附近斷層的詳細資料,而專訪我國原能會的原因。
因應對策
1.華爾街日報雖報導台灣核電廠位在高地震風險區,同時面臨地震及海嘯的威脅,但未直接說明台灣核電廠不安全。對此原能會說明,國內核電廠的耐震設計可抵擋震度7級以上的地震,並可防範12至15公尺高的海嘯。
2.經過此次日本福島一號核電廠遭受到超級強烈地震的衝擊後,台電以嚴謹的態度重新檢驗3座運轉中及一座興建中的核電廠。在此之前對國內核電廠附近斷層活動性調查,依據國家地震中心所作的評估,正如上述原能會的說明仍然在核電廠的安全裕度內。
3.在日本柏崎核電廠地震事件發生後,台電一直密切關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的新事證,目前正委託中興工程顧問社進行各核電廠附近斷層活動性及地震安全評估調查,預定明年後就會有些成果出來,待有調查新事證後,將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以提高核電廠安全裕度。
結論
1.該報導是以現有的舊資料以分析的方式來計算,統計出有可能發生地震區域的反應爐數目。分析結果有其不準度,僅供參考;因為沒有人能知道下次地震會發生在哪裡,規模多大。
2.位於高地震風險區的反應爐不見得不安全;位於中等地震活動區的反應爐不見得比高地震風險區的反應爐安全。日本福島一號核電廠僅被評為在中等地震活動區域等級。
3.水可載舟,亦能覆舟。不當的引用文章,將造成民眾恐慌。
有關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內容,請連結以下網址查證: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 00142405274870351240457620887 2161503008.html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 145 期 2013.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