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振乾譯
有必要留下核能
世界人口已經超過了70億人。如果開發中國家也追求與先進國家相同的生活水準,所消費的能源恐怕不只現在的10倍。曾經以核能為題材寫過很多篇小說的作家高嵨哲夫認為,以世界規模考慮能源問題時,「核能是有必要留下的技術」。身為引起福島事故的當事國,「製造出更安全的核能發電乃是日本的使命」,他強調重要的是「具有身為世界中的一國的意識」。
問:您對政府的「擺脫依靠核能」的方針,有什麼看法?
答:在發生如此重大事故之後,以政府立場不得不提出此一方針。不過政府與電力公司似乎都低估了事故的嚴重性。當世界正要往推動核能大步邁進的時候,被福島事故打了一巴掌。雖是如此,因應似乎慢了一拍。現在應該將事故的一切完全攤開,集合全世界的智慧,圖謀解決的方法。我覺得政府想私自在自家圈子裡善了,因此國民對於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失去了信心。
考慮反應爐的性能
問:事故至今已經歷約8個月,事故剛發生的時候與現在相比,您對核能的看法有改變嗎?
答:近乎完全翻轉的改變。以前對人家說核能是安全的,自己也如此相信,但是現在已不能這麼說。這次的事故就差在那麼一點點,只要冷卻系統能啟動,即使是千年一次的大災害也能確保安全,但是事與願違。不過,如果將福島一廠這種40年前蓋的反應爐與最新的反應爐相提並論,認為全部都是危險的想法,讓人無法接受。
例如中部電力公司的濱岡 5 號機是2000年代製造的反應爐,各方面的安全性甚佳。(註:濱岡5號機是改良型沸水式反應爐,與台灣的核四廠相同)。另一方面,福島一廠的1號機卻是美國GE公司設計,未考慮日本的國情而建造的舊型反應爐。東北電力公司的女川核電廠就通過了考驗,其冷卻系統正常啟動,而且成為當地居民避難的地方。其差異如此之大,就科學上而言,安全的反應爐就要讓它們再啟動。(註:如今有很多完成大修的反應爐,因日本政府未批准尚無法啟動)。
世界人口的增加
問:該如何與核能和平相處?
答:像日本這樣多地震、有海嘯風險、電廠又必須設立於海岸邊的國家,再增加核能是否符合經濟效益,應有討論空間。不過只在日本國內講擁核或反核是成不了大局的。全世界的人口已超過70億人,要養活這麼多人,核能發電是無法捨棄的能源。對日本而言,積極的參與世界核能發電的好處多多。日本人不是以個體就得以生存,世界上其他人擁有追求與日本人一樣生活水準的權利。我們必須了解日本標準與世界標準的差距。
問:如果要降低對核能發電的依存度,日本的產業、社會結構、生活形式會改變嗎?
答:產業結構如果不維持現在的水準,那日本這個工業國就完了。產業界拚命關日光燈來省電,不過這種不該省的電也要省的狀況持續下去,就會導致失去國際競爭力。省電(節能)意識是重要的,但也不能過於極端。
問:研究人員擔心核能研究會被斬草除根。答:是有這種不安,這是應該憂慮的問題。
美國從三哩島事故以後,對核能的消極姿態就定了型,技術卻被日本吸收。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日本應該從大局著想,放眼世界。不是用電力公司的立場或是日本的立場,而是以全世界的立場,思考最適當的能源結構。日本把安全的核能技術輸出到國外,藉著充實國際的輸電網,也許有一天日本能從國外的核電廠進口穩定的電力。
國際能源總署估計2035年核能發電量增加70%
國際能源總署(IEA)2011年11月9日發表2011年「世界能源展望」,預估2035年核能發電量與2010年相比將增加70%。
這是以各國依公約執行能源政策時為前提,福島事故後雖有德國、瑞士與義大利決定廢核或降低對核能的依存,但對2035年核能發電量預估所帶來的影響甚微。
來源:電氣新聞2011/11/9、日本經濟新聞2011/11/10
本文出自核能簡訊134期 201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