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封面故事 我愛喝永和豆漿

「核能議題是台灣科學程度與理性思考的照妖鏡。」

「一個工程在開發階段就被發現問題,然後獲得修正,這是好事。」

「台灣人有種集體的傲嬌,我不如道這個資訊,是你沒告訴我,不是我不去查。」

        6月22、23日,台北丶新竹各有1場小小的網聚,這些網友僅有極少數彼此見過面,平日在網路交換核能知識,看到網路上關於核能訊息的奇談怪論,總忍不住前往討教指正,在國內一片反核聲浪中顯得特立獨行。作為反核潮流下的少數族群,理當相濡以沫,卻因為工作忙碌、分散各方,從來沒想過在實體世界裡見上一面。

網聚,宅氣十足

        22日台北場聚會當天,來了11位網友,擁擠嘈雜的咖啡廳一時併不起桌子同座,11人分據2丶3張桌子,清一色男性,開始交談並不熱烈,事後有人在網路上的聚會照片下面留言,給了宅氣十足四個字評語。

        聚會的前一日,台電第二核能發電廠一號機跳電,反核人士藉此對核能安全表達疑慮。網路上出現1篇回應—

先生:今天車子出了問題,無法發動。
媽媽:無法發動!這車子能鑲人安心嗎?會不會汽油起火把整台車子燒了?
先生:只是電瓶保險絲斷了,保險絲換掉就好,這沒啥安全上的疑慮。
媽媽:我好擔心汽油會著火把整個車子燒掉,然後我們全家死光光耶,世界上有没有每次發動都100%可以發動的車子呀,不然我無法安心。

        跳機是發電廠正常的保護機制,最重要是找出跳機的原因,這次跳機是因為發電機方面的問題,跟核反應器無關,所以不會造成核安的問題。

        以上的網路留言發言者是清大工科所碩士張文杰,網聚時人也在現場,顯得有些害羞,整場聚會惜言如金,沒講幾句話,卻被台大數學研究所研究生Peter尊稱為戰神。

        這2場網聚是臉書粉絲頁「核能流言終結者」網友的聚會。2場各有10幾個人參與,像張文杰這樣擁有核能專業背景有幾位,但也有學數學、物理、生命科學、企業管理、地球科學丶食品、土木、應用化學,甚至還有學哲學的,工作也是各式各樣,開始還有位台電同仁到場,雖然他參與核能流言終結者是個人行為,但他還是很識趣的不發一言。

        「反核擁核者,都是出自對社會的關心,現在擁核者卻被塑造成利益共同體,工讀生、網軍,我們也很無奈。」一位網友這麼說。



因為福島才開始擁核

        「我是因為福島事件才開始擁核的。」建立「我是人,我愛喝永和豆漿」社群,以及「核能流言終結者」粉絲頁的黃土修說:「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種工業,在經歷福島這麼大的事件之後,還有這麼高的安全性, 化工、機械、航空,沒有一種工業像核能發電廠這樣,從原料開採,發電廠的設計施工、運轉,到廢料處理,整個流程都有國際組織監控,目前沒有一種工業辦得到。」

        黃士修,清大理學院學土,主修數學及物理,碩士在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攻讀理論物理,雖然唸清大,卻非核工專業,他表示,在福島事件之前,他也反核,直覺的認為核能不安全,福島事件發生後,他才深入關心核能議題,不但發現核能從原料開採到廢料處理都有嚴謹規範,還發現不少反核言論與他的物理知識相違背,身為科學人,他有必要出來講講話。 

        在場多數人,幾乎都有相似的心路歷程,曾經反核,卻在分析反核言論、瞭解核能發電的過程中,逐漸站在擁核方。事實上,說擁核並不精確,這些理工底子的網友,常愛用新名詞申明自己的立場,成大土木系畢業,經營影像工作室的大個子彭家誠說自己是反反核;學地球科學,講話又快又急的KK說他是反反智。立場不同,加入「永和豆漿」理念一致,覺得台灣社會普遍缺乏基礎科學知識,以致對核能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有必要以科學的角度,理性思考核電的優劣,以及核電之外是否有其它能源選項。只是網路上的討論往往立場鮮明、火力四射,少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打險的快感

        「核能議題是台灣科學程度和理性思考的照妖鏡。」台大數研所的Peter說。

        幾個月下來,當初有心介紹核能知識的年輕人對反核論述漸漸失去耐性。「打臉的快感」成為支持他們繼續在網路上發言的一部分動力。

        唸哲學的陳正侖表示,自己原本也是反核人土,參加反核遊行前覺得有點心虛,想要弄清楚自己反對的是什麼東西,於是在網路上找資料,有疑問的時候就把擁核論點拿去詢問反核方,反核方往往說他是工讀生、黨工、台電網軍,而當他把反核論點拿去問擁核方的時候,卻傳到善意的指點,他才從資料的收集研究之後,發現他反核反不下去。現在擁核的網友也常常不客氣的叫人去做功課,多看書,問點有程度的問題,這種情緒讓陳正侖有點擔心。

        「台灣人有種集體的傲嬌,我不知道這個資訊,是你沒告訴我,不是我不去查。」體格結實,神情有幾分霸氣的張中一,除了在核能流言終結者活動,還自己經營部落格,對核電、時事議題常發表看法。他以兩性作家轉型核能專家的反核人土為列,她的書中發生不少錯誤資訊,比如「台灣核電廠周邊沒有發放碘片,政府防災態度讓人心寒。」實情則是,核能發電廠周邊衛生所都備有碘片,5公里範圍內附近住家,原能會早就都發放碘片,這些資訊在行政院原能會網站都找得到。他表示,像這樣不求證,或者曲解歷史、科學錯誤、資訊誤用的情況全書多不勝數,卻成為人們經常引述的資料,讀者本身的科學程度和求真精神不足,被要求多做功課也不意外。

集體的傲嬌

        生命科學系畢業,在科學園區上班的黃泥多則認為,如果不用比較刺激的方式去刺激反核者的腦神經,他們的想法不可能轉過來。他在社群裡以嘴賤知名,針對部分反核者不要核電、又不能停電、電價還不能漲的「傲嬌」特性,黃泥多形容:

風險有分主觀風險與客觀風險。

客觀風險就是拿歷史證據統計資料配上模型分新。

主觀風險就是「我不管你說什麼我就是怕,請你不要出現在我面前。」

如果有個人的主觀風險是「只要我出門車子一定會來撞死我」,因此他堅決「政府應該禁止任何機動車輛上路」,不過「我每天要買的PChome24小時到貨,一件也不能慢」我相信這種人也是有的。 

我知道,如果禁絕車輛,PChome一定會僱傭天使用飛的把貨品寄送到家家戶戶,不用擔心。

        至於不用功,傳遞錯誤資訊,黃泥多說道: 

        基於錯誤的資訊做出錯誤的決斷而且還傷害到別人,我不能接受,我不希望因為別人的愚蠢而受害。 

        這些常在網路上筆戰,對核能問題深思熟慮的年輕人,也許嘴有點賤, 也許回答問題缺乏耐性,有些想法倒是很值得一聽。

許多人寧可相信媒體名嘴的「專業」,卻將真正的專家視為壓迫眾人的權威。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比台電營運好,電價比台電便宜的國家全世界找不到幾個。

我們每天在用的東西很多也是沒辦法終端處理,比如塑膠袋、重金屬殘留,相對來說,核廢料還比較有管理。

每個地方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成份品質都不一樣,運送、壓縮、儲存都需要成本,價錢自然不一樣。

海嘯回捲的力道強,低強度的東西無法抵擋,核電廠恰好是高強度的構造物,福島海嘯也沒有損壞核電廠建築。

核能衰變是很簡單的線性模型,但氣候不是簡單的線性模型,風力、洋流都會影響到氣候,那是非線性的,我們干擾它,它會起怎樣的反撲變化,這些變數反而讓我們很難預測。反核者提出的能源解決方案不但緩不濟急,再生能源難以預測的環境成本,反核者也從來不提。

勿失求知、求真的精神

        更多討論,可以在核能流言終結者上看到,當然,想要看更多關於核電資訊,台電的網站上都會有,要做功課、增加討論深度,可以上去看看,你可以不相信台電,但不要只聽單方面的說法,看看台電怎麼回應新聞事件,至少不會鬧出「太陽能國道發電量大贏核四」、「我們睡在萬顆原子彈上」那種錯誤。或者,你也可以更深入理解,太陽能、風力、潮汐、地熱、洋流這些發電形式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趕得上因應台灣能源眼前的需求。

        無論是不是科學人,都不應該失去求知、求真的精神。

核能流言終結者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NuclearMythbusters

        本文出自台電月刊2013年7月 607期

台電月刊2013年7月 60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